close

由來:

  • 舞獅在中國歷史悠久,是一種傳統文化藝術,尤以廣東地區一帶最為盛行。獅子外形威武,動作剛勁,神態多變,故廣府人稱之為『醒獅』。獅子於民間有著很多不同的傳說,一時變作神話,一時拉上歷史,可說是眾說紛紜,為舞獅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,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。人們一般相信獅子是吉祥瑞獸,而舞獅能夠帶來好運,所以每逢節日神誕,喜慶活動,都會舞獅助慶祈求吉利、萬事如意。

 

 二 成員:

  • 獅通常兩個人合作  一 舞獅頭 ,另一人舞獅尾 ;也有三個人一組 ,第三個人手持繡球在前面逗弄 ,或戴笑佛面具 , 手拿芭蕉扇,增加許多佳節歡欣鼓舞的氣氛 。

 

  • 傳統的獅陣大都由武術館組成,若是一般社團也都要聘請武師來教拳腳功夫,目的是藉以鍛鍊成員的身體。 

 

 

舞獅分類: 

  • 臺灣的獅陣大概以新竹為界北部獅南部獅

 

  • 北部獅 又叫「篢仔獅 」  ,嘴巴可以開合自如,下顎以竹篢製成。

 200925164314963_2  北部獅

  • 南部獅又稱為「合嘴獅」,嘴巴不能活動由於獅頭形狀像古早人家裝雞用的籠子,也叫做「籠子獅」。

 

  • 客家庄特有的「客仔獅」也是開口獅的一種,獅頭以木板做成,形狀像個四方形的木盒,所以被稱為「盒仔獅」。表演時用三七鼓樂章,保留了中州古調風格,獅子不易舞弄,舞者必須單手提獅頭,另一隻手托著獅嘴,是一種高難度的舞獅。

 

  • 另有一種,晚近在臺灣出現的大陸「北方獅」,在一般迎神賽會中很少見到。

 

表演形式: 

  • 北部獅。表演時採高姿勢舞法主要內容有十八節依序是:獅獅、獅咬蚤、睡獅、獅翻身、踏八卦、獅過橋、宰獅、救獅、桌頂功夫、桌頂探井、獅切血、咬水果、搶金錢、咬青、獅接體、拜廟、四門到底等項目。

 

  • 南部獅。表演時以低姿態方式為主,常見的內容有:人請金、獅掃金、獅咬蚤、探門聯、獅入門、獅看門、探獅、迷獅、踏七星及退出門等。

其他:

  • 臺語把「舞獅」稱為「弄獅」,「弄」字有種意思,一是「舞弄」獅子,另一個意思是「戲弄」獅子。

 

  • 獅俑」是戲弄獅子的角色,又稱獅鬼、獅嫺、或笑佛、和尚、獅子獅俑極可能是古代「儺」的遺緒。這是因為舞獅成為民俗遊藝後,為了增加趣味性所設計出來的角色,既是逗趣性質,獅俑的形貌就變化出許多花樣,有帶「頭面」者,也有不化裝者,純粹以滑稽的動作取勝。

 

  • 「舞獅」娛樂性極高,逢年過節,尤是在迎神賽會中,是不可或缺的遊藝,所以舞獅在早期即很興盛。

 oxford-05         

 

影片觀賞:        

   

         

 舞獅QR   

資料來源:http://192.192.169.112/93/1170594/acrobatic/make_fun_of_lion.html

             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0ryDivlN0pA

             http://www.nipic.com/show/1/92/f486f1cffe85b55a.html

             http://big5.minghui.org/mh/articles/2005/6/1/103116.html

             http://www.lifeipiukungfu.com/loe.html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bc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